媒体南工   NAVIGATION

[中国科学报]南工大:依托学科优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2-22 来源: 作者:朱琳 摄影: 编辑:赵蕾 上传:

创新发展源头,走向绿色深处。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化工学会第二届全国化工过程强化大会上,1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相聚南京,为化工发展出谋划策。“源头绿色、原位减量、嵌入治理”,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在“硝烟弥漫”的化工战场开辟出一条绿色通路。这条绿色创新之路已全方位延伸到该校服务行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致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服务化工行业,埋守绿水青山阵地战

今年5月,南京工业大学受江苏省化治办委托,启动“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组织600余名专家,深入全省30个化工园区2608家化工企业,从产品结构、产业政策、工艺装备技术、本质安全和环保管理等方面逐一开展评估。行动最后提出对全省“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方案处置建议,确认一张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表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安全隐患清单,为化工高质量发展精准支招。

高水平服务行业发展是政府和行业赋予南京工业大学的责任寄托,也是这所高校百年发展中积淀的学科优势所在和使命所向。“坚持产学研用结合,走优势与特色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乔旭介绍道,学校发挥化工学科与材料、生物等学科深度融合交叉的自身优势,以材料化学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为特色,增强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质量社会服务建设。

以产业升级为目标的新型研发平台应运而生。该校谋划布局建设了一批校内外新型研发机构,3个研究所成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所,15家新型研发机构在南京6个区落户;全力打造了面向产业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开发出系列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成功培育和孵化“久吾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江苏“科技改革30条”唯一试点高校,南工大先后修订完善相关科技政策60多个,多项举措作为省属高校典型案例被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吸纳宣传。今年10月,该校还成功入选科技部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

创新发展理念,打赢原创技术攻坚战

“向上‘顶天’,向下‘立地’。”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说,“我校科研工作者在问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问计于科技前沿,驻守在科学研究的‘无人区’。相关高科技项目甚至让让企业‘转危为安’。”

2012年,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邢卫红带领团队开发的面向制浆废水零排放的膜制备与集成技术,基于化工产品生产的思路开发制浆废水“吃干榨净”、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将尾水中主要成分综合资源利用,发明了以多膜集成为核心的制浆废水零排放新工艺,在南通建成了4万吨/日的全球首套膜法制浆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救活”陷入绝境的南通王子造纸百亿元项目,在全球首次实现制浆造纸废水的“零排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今年1月,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亮一行专程来校为乔旭团队送来喜报,感谢他们研发的全流程绿色智能制造工艺不仅使企业免于停产,而且在去年创造了超过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开发出系列技术,形成(氯代)苄基氯、苯甲醛、羧酸特种酯全流程绿色智能制造工艺,化解了困扰相关行业的安全和环保等突出问题,实现了生产全流程重要关键节点的绿色制造。

用化工科技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工大教授郭凯团队研制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占据了国内90%以上高端市场,为生物资源高值利用提供绿色方案;徐虹教授团队创造性地将聚谷氨酸应用于化肥增效,使用面积达3亿亩次,让农民增收300亿元;仲兆祥教授团队成功攻克了高效低阻膜材料口罩的规模化生产难题,研发出可重复使用的纳米纤维膜材料口罩……

赓续发展命脉,深入人才培养持久战

“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每个行业都要有顶尖人才,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乔旭呼吁道。

围绕“人才培养对接供给侧改革,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优秀学术创新人才,为工业界培养高端技术创新与管理人才”的目标,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沟通、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清晰明确的能力被重点标注在化工学科学生培养计划里上,也烙印于服务社会发展的校企联合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

今年9月,南工大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材料科学与工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联合培养英才班)两个联培专业,同时与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进行本硕博一体化联合培养。“联培专业致力为更多优秀学生提供精英化培养平台,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加专业、能力匹配度更高的高科技人才。”南工大党委副书记吴胜红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与国际知名化工企业林德公司集团合作,创办了江苏高校唯一“魅力女工程师能力提升训练营”,通过职场礼仪、提升情商等培训,提升工科女生的职场魅力和竞争力。该校已连续6届培养学员达300人。

2020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报》第6版要闻: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12/359629.shtm

媒体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