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NAVIGATION

多孔框架离聚体

时间:2025-05-14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张恩斯 上传:

报告人:冯霄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7日(星期六)10:00

会议地点:科技D楼1903会议室

举办单位: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先进材料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冯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关于多孔材料孔道内传质与能源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等。以通讯作者发表包括Science、Nat.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50余篇论文。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新锐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担任Sci. China Chem.、Chin. Chem. Lett.、《中国科学:化学》、《化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实现氢能高效转化的重要方式,其性能取决于催化剂活性和微观三相界面处多物质(质子、氧气、水)的传质短板。针对传统离聚体传质能力单一,存在多物质传输相互制衡的问题,我们提出并发展多孔框架离聚体理念。为此,我们聚焦于多物质协同耦合传输机制和构效关系,发展复合纳米通道环境调控物质传输策略,提出了侧链诱导偶极促进堆积和“预成核、慢生长”纳米通道合成策略,为设计多物质传输通路提供方法学基础;开拓了多孔框架离聚物新体系,突破了复杂界面处多物质的耦合传质制约,实现了低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倍增;构建了中温下可快速传输质子的高透氧离聚体,克服了中温燃料电池中离聚体失效的挑战,为严苛条件下的多物质输运提供了设计思路,大幅提升中温燃料电池额定功率密度。

审核:安众福


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