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NAVIGATION

多孔框架离聚体

时间:2025-05-16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葛润阳 上传:

报告题目多孔框架离聚体

报告人:刘燕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7日(星期六)11:00

会议地点:科技D楼1903会议室

举办单位: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先进材料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刘燕,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6年和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9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配位化学和超分子材料等方面研究,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和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2015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同年被聘为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201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报告摘要:超分子组装框架(SAFs)是一类依赖于非共价相互作用、与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截然不同的一类新兴多孔材料。SAFs不仅具有与MOFs和COFs相媲美的孔隙率和结晶性,得益于其可溶单元之间的弱相互作用,SAFs能够溶解于某些溶剂中,因而可提供MOFs和COFs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溶液可加工性。SAFs的堆积结构在不同溶剂中可以重新配置,从而实现结构特性的灵活调整,更为重要的是SAFs的非共价组装策略对孔隙率、对称性、结晶性和尺寸等方面可实现精妙的平衡,从而实现通过传统共价或配位键合合成无法获得的先进晶体多孔材料的创制。我们发展了动力学不稳定金属与非平面有机连接体相结合的组合策略,成功组装得到了基于非经典多面体笼的SAFs,其对外消旋的SPINOL衍生物表现出较好的吸附分离和固相萃取分离效果,分离的对映选择性高达98%。将金属模板法和非模板法有机结合,首次成功组装得到了包含异质互锁笼结构的SAFs,可作为光催化剂在三氟甲磺酰氯与烯烃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ATRA)反应或乙烯芳烃的氧叠氮化反应中表现出显著的催化性能。我们还探索了基于共价有机笼SAFs中的结构异构现象对手性催化的影响。

审核:安众福

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