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工 NAVIGATION
〔人民网江苏频道〕人民荟客厅|周治:"五链融通"助推校地双向奔赴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周治做主旨发言。人民网 李昱辰摄
近日,人民网江苏频道打造的圆桌会议“人民荟客厅”第二期在南京举办,本期主题为“聚力‘一中心’,江苏如何打头阵”。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周治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该校以“五链融合”(创新链聚能、产业链赋能、人才链蓄能、制度链效能、生态链焕能)为理论框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枢纽,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的实践路径。
如何破解高校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与地方产业升级“求技若渴”的困境?“我们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并将转化收益的90%奖励给团队。”周治介绍,作为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唯一的综合试点高校,南工大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率先推行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模式,大大释放了创新动能。在人才评价上,省内首创设置“社会服务型”职称类型,推行“社会贡献+学术创新+协同创新”的综合评价体系,突出“以贡献论英雄”,激励科研人员服务地方。
无机膜产业是南工大校地融合的成功实践。2024年,该校完成材料化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新一轮重组,同时推进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建设,致力于核心膜材料的国产化与商业化,已陆续成功孵化30余家膜科技企业,将我国无机膜产业从“国内空白”提升到国际前三,使膜产业成长为地方特色产业。
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平台,南工大深度服务地方产业。“学校全力构筑高能级科研平台矩阵,为地方产业提供强大的源头创新支撑。”周治说,其科技园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前沿领域,培育出以久吾高科、中圣科技、工大数控等为代表的科技企业集群。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均源于南工大优势学科,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大奖。
“校地融合的本质在于让知识的价值在场景中兑现,让场景的需求在知识中升华。”周治表示,南工大将继续深化“顶天立地”理念,做强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转化器”“连接器”“加速器”的功能,重点完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加速—产业落地”全链条服务体系,拓展校地融合网络至长三角及更广区域,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一份力量。
(责编:龚世俊、吴纪攀)
2025年7月25日《人民网江苏频道》:http://js.people.com.cn/n2/2025/0725/c360301-41303258.html